研究計劃書是申請千里馬計畫的必備文件之一,而且我個人認為應該是是否能夠申請上計畫的關鍵。因此這次就來分享一些我個人撰寫的方式,以及我認為重要的要點吧!

關於我到目前 (2021/07/17) 為止的千里馬計畫狀態

首先先更新一下我個人目前的千里馬計畫狀態。

距離上一篇已經過了一年了,雖然在這一年之間許多種類的 COVID-19 疫苗已經接連推出,但是由於美國疫情到現在都還沒有完全解決,當初申請上的芝加哥大學遲遲不願意開放交換生前往 (校方表示最快也要 2021 年 10 月才能前往)。

考慮了我已經延後了超過一年的時間,為了自己的人生規劃,我最後決定放棄這次交換,並已經在準備走畢業流程,待找工作的時候再以國外工作為優先考量。

雖然很可惜,但是申請過程中也獲得了不少經驗,因此相信撰寫這些分享文章應該也能多少幫助到其他申請者。

研究計劃書的格式

研究計劃書的格式規定在「科技部補助博士生赴國外研究作業要點」之中,規定每年可能會隨時更新,所以並不一定格式都會與我相同。

在我申請的時候,研究計劃書的格式並沒有詳盡的規定,只簡要地說明須包含以下幾個項目:

  • 摘要
  • 近五年研究與工作經驗和成果
  • 研究計畫的背景、目的、研究方法與重要性
  • 擬前往國外研究機構(得含指導教授)之學術成就與完成研究構想之相關性
  • 預期完成工作與具體成果與未來工作之關係

另外只有規定檔案須為 A4 紙二十頁以內之 PDF 檔,檔案大小不得超過 5MB。注意因為規定可能會修改,希望大家還是再自己確認一下申請當下的規定。這邊講一下我最後計畫書是含參考文獻共 17 頁。

核心要點:強調連結與影響力

我認為科技部研擬的千里馬計畫的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拓展台灣學界與國外學術圈的交流。而且這個交流最好是長久且可以持續的交流。因此我相信科技部的審核人員在閱讀計畫書的時候,應該會詳加考慮申請人是否可以透過這次交換達到持續且有益於台灣學界的交流。

另外,前往交流的機構與當地的指導教授等等也很重要。如果前往交換的機構或教授頗具名望,那就可以預期核准這個交換可以增加台灣學界與這些機構和教授的連結。

當然,以上這些都必須要自己寫在計畫書裡面。我們不能預期審核我們計畫書的人一定能夠理解我們所處領域的狀況,就算交換當地的指導教授是諾貝爾獎或圖靈獎得主,審核人也不見會馬上注意到這件事情。因此我認為在最後計劃書的最後兩章之中特別強調交換研究對台灣學界的幫助,以及未來如何延續這樣的連結都是很具有加分效果的。

我的撰寫邏輯

接下來我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計畫書上針對每一個章節的撰寫方式。

近五年的研究與工作表現

這個章節不難,就是誠實地列出相關表現,只是問題是要呈現哪些資訊。我當時參考了另一位曾經申請到千里馬計畫的博生生朋友,列出了以下幾個類型的表現:

  • 已發表論文清單
    • 雖然會另外附上學術論文清單,但我覺得多強調一下學術成就應該不是壞事
  • 參與過的研究計畫清單
    • 我曾經協助我在台灣的指導教授撰寫科技部計畫書,因此知道科技部在審核專案計畫時會考慮申請人之前是否曾經有被核准或者參與過其他專案計畫的經驗。所以我相信列出參與過的計畫應該也有加分效果。
    • 另外列的時候可以不只列出科技部的,還可以盡可能列出其他部會或者產學合作的計畫。
  • 教學經驗列表
    • 這點是參考我的博士生朋友列的。因為我跟他在學校都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包括擔任講師與助教等等,因此有很多豐富的經驗可以寫。

研究計畫內容

這個章節基本上就是靠大家發揮平日撰寫論文的能力,把預計要在國外進行的研究的前因後果與方法寫清楚。這邊我列出幾點我覺得重要的要點:

先補充一下研究領域的背景知識

就算提出申請的時候會填寫學門,但是審核人的專業背景並不一定完全跟申請人一樣,所以一開始可能要先補充一些理解研究問題的背景知識。例如我的研究是屬於資訊工程之中的分散式資料庫系統領域,但是審核人可能雖然是資訊工程專業,但不見得可以理解分散式的資料庫系統與一般資料庫系統的差異在哪。因此我一開始先用一些篇幅說明資料庫系統的發展脈絡,幫助審核人釐清分散式資料庫系統的難點在哪裡。

最好有例子或圖表說明研究方法

這個應該算是撰寫論文的小技巧。有常常投遞論文的人應該瞭解利用例子跟概念性的圖表都有助於幫助讀者理解研究方法。

可以先提供一些初步研究成果

這點跟一般寫論文不太一樣,因為一般論文都是成果都完成了才開始撰寫。然而計劃書卻是要提出預計要做的事情,因此通常不會包含研究成果。不過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先加上一些先期研究成果,這些成果可以是之前相關且自己做出來的研究成果,或者是關於預計要進行研究之中可能先開始做的成果。這些成果都可以幫助審核人瞭解研究的可行性。假若今天要從兩篇看起來相似的計劃書中挑選一個核准,那當然會選擇已經有初步成果,看起來比較有機會做出來的這邊囉!

強調研究的影響力

研究計畫的成果預期帶來的影響力也是很重要的。這點跟一般寫論文時類似,也就是想要解決的問題應該是大家關心,而且會在該領域造成影響的問題。因為千里馬計畫又強調是要增加學術圈的連結,計劃本身能夠帶來甚麼樣的影響,相信也是審查的一大要點。

注意格式的簡潔

這是我個人撰寫比較正式的文件的習慣。簡單來說就是盡可能地用最少的格式變化,但同時保留區分標題與內文這些必要格式變化。平常常在撰寫論文的話,應該是就照平常寫論文的習慣即可。不過因為我自己寫計畫書時並非使用平常寫論文的編輯器,而是使用 Microsoft Word,所以會特別注意一下文字的格式。

我看過很多人的報告在撰寫的時候,都會在文字上使用大量不同的色彩,同時許多地方的用詞也都沒有統一。舉例來說,可能前面呈現一張圖的時候寫「Figure 1」,但是後面第二張圖則變成了「圖二」。如果被我審到這樣的文件,我馬上會判定這個人不夠細心。在文字的格式上,也常看到許多人前後使用的字體大小不一,以及字型也不同的情況。

這邊我列出幾點自己的格式習慣給大家參考:

  • 所有文字一律使用相同字型 (只要看起來正式的字型就好,我個人是用標楷體)
  • 內文除了標題之外,文字大小一律大小設定為 12
  • 標題必須能夠明確看出階層架構
    • 這邊有兩種做法,一種是越主要的標題字體越大,或者用前面的數字來標註。例如第三章前面寫「3」,而下面的第兩節用「3.2」,在其中的第一小節用「3.2.1」,然後後面再跟隨標題文字。
    • 我自己兩種做法混用。除了使用數字的階層之外,第一層的標題字體會用粗體而且放大,第二層以下的標題只有用粗體但是大小與內文相同。
  • 除了圖表之外,一律用黑色字體
  • 明確標出頁碼
  • 重點只用粗體標記

格式的使用習慣越一致,閱讀的人看起來就會越舒服。而且也比較能掌握格式變化的邏輯。例如重點只用粗體標記,而不同時使用不同顏色標註,這樣別人就不用特別去解讀不同顏色所代表的意義。

國外研究機構之學術成就與計畫構想之相關性

關於這個部分,就跟上面說的類似,應該會是重點審查的一個部分。我在這個章節強調了兩個要點:

  1. 當地指導教授在學術上的成就與人脈
  2. 我的研究計畫與該教授的主力研究的關係

前者主要是強調藉由與他合作,便可加強台灣學術圈在國外的人脈。後者則主要是強調我的研究如何跟他的研究有關,這樣才能說明為什麼他會對我的研究有興趣,進而增進兩方的關係。

預期完成工作與未來工作之關係

這個部分可能是要看千里馬計畫到底對未來個人甚至對台灣會甚麼幫助,不過我猜想這章應該是對預期未來要在研究機構擔任教職或研究人員的人會比較有用,因為這樣學術圈的交流才比較容易延續。

我個人因為未來規畫是要進入業界服務,所以比較難寫說可以利用千里馬計畫回饋學界。不過若是未來計畫要進入業界,也可以強調對台灣的業界,甚至到世界有甚麼樣的影響。如果能夠看出研究的成果可以增進世界產業的發展,那我相信也會被認定為價值很高的研究。

總結

以上大概就是我撰寫計畫申請書的要點,最近應該很接近明年計畫申請的到期日,相信應該有不少人正在努力撰寫計畫書。因此希望這些分享對大家有幫助!祝各位申請計畫順利!

我的全部時間軸

以下紀錄從決定申請到現在為止發生的重要事件:

  • 2019/5 月中旬 - 決定申請千里馬計畫
  • 2019/6/1 - 科技部系統開放申請
  • 2019/6/9 - 跟指導老師討論要前往哪一位教授的 lab
  • 2019/6/12 - 報名 TOEFL iBT 考試
  • 2019/6/29 - TOEFL iBT 應考
  • 2019/7/8 - 決定要前往的實驗室與連絡上國外的教授
    • 從研究要去哪間研究室到這步驟拖了點時間,因為當時正在忙著投一篇論文。 這也是為什麼要提早找教授,不然跟我一樣卡個論文 deadline 就可能會 delay。
  • 2019/7/9 - TOEFL iBT 開放線上查成績(總成績:93)
  • 2019/7/18 - 與國外教授線上面談
  • 2019/7/30 - 收到國外教授的接受函(超驚險)
  • 2019/7/30 - 送出申請,並由校內統合送出
  • 2019/11/29 - 科技部官網公布 通過名冊
  • 2019/12/4 - 通知國外指導教授並開始申請 DS-2019 (申請美國簽證必備文件)
  • 2019/12/26 - 參加芝加哥大學英文能力測驗 (APEA)
  • 2020/1/7 - 收到芝加哥大學通知通過 APEA 測驗,並完成 DS-2019 申請
  • 2020/1/16 - 收到 DS-2019
  • 2020/1/21 - 送出校內簽約資料,以申請補助款
    • 這個需要付 DS-2019 的副本,加上我到 1/18 都不在台灣。 所以拖到這個時候才提出申請。
  • 2020/1/29 - 填寫 DS-160 以申請簽證
  • 2020/2/3 - 到郵局完成簽證費繳費,並預約 AIT 面試時間
  • 2020/2/18 - 到台北內湖 AIT 進行面試,當場收取護照
  • 2020/2/20 - 收到護照並附上 J-1 Visa
  • 2020/3/13 - 收到芝加哥大學通知,因為 COVID-19 疫情的關係,延後所有交換計畫
  • 2021/2/18 - 收到校方通知表示因為疫情尚未緩解,最快要到 2021 十月才能重啟交換
  • 2021/2/20 - 與當地指導教授討論之後決定放棄交換,決定先以博士畢業為優先考量